混沌、秩序、复杂性与艺术:我们从何谈起 | 周六直播
M. C. Escher, Reptiles, 1943, Lithograph.
© Rosenwald Collection
20世纪下半叶见证了对混沌现象和复杂系统之研究的全面展开——尽管不论是“混沌”(非线性动力学)还是“复杂科学”,都尚未被以边界清晰的方式被定义。不论是洛伦兹(Edward Lorenz)关于《决定性的非周期流》(混沌理论的标志性论文)的研究,还是柯尔莫哥洛夫(Andrey Kolmogorov)在庞加莱工作基础上对混沌理论的发展,抑或曼德博对分形几何和吸引子维度的解释,混沌理论和复杂科学研究因其天然的跨学科/非学科属性,不仅进入了几何学、物理学、生物学乃至社会科学研究者的视野,也进入了流行文化——蝴蝶效应、奇异吸引子、分形图案、自组织、涌现、图灵斑图……都在广义的文化语境中,有了一席之地。
类似地,科技与艺术的交叉领域也从复杂科学中获得了新的灵感。冯·诺依曼的元胞自动机和后来康威的“生命游戏”让当时的许多“计算机艺术”实践者窥探到了简单规则如何能诞生的极复杂世界。正如詹姆斯·格雷科(James Gleick)在《混沌:不测风云的背后》(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中所言[1],混沌理论可以被应用到“我们所见、所感的世界”,因其提供了一种高度直觉式的描述方法,同时和我们本能认知的自然世界能产生千丝万缕的关联。
James Gleick,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20世纪60年代,一批艺术家开始对复杂科学产生极大兴趣,70年代,一些反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甚至开始认为“混沌与复杂”有潜力成为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文化研究学者N. Katherine Hayles也将混沌描述为一个“关键转向”[2]。涌现现象后来也影响了诸如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和和许多科技企业的运营策划(见Whiplash: How to Survive Our Faster Future)。
康威的“生命游戏”(Game of Life)
复杂系统科学研究的重镇,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一直贯彻邀请数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不同领域研究人士的工作方法,其研究的对象也似乎无法被准确分类:人脑、城市、社会关系、股票、自然界。利奥塔在《后现代状况》中,将这类无法确定的、分形的、充满悖论的、不连续的“后现代科学”,描述为“不生产已知,而是生产未知”。[3]这种充分交织和无法被精确定义的状态,也使得这个领域拥有了一种“出圈”的潜能:成为理解世界的方法、成为新的认知模型、成为灵感的来源。“出圈”也见证着概念与知识在不同的背景之间流转时,产生的误解、神秘化、杜撰或普遍滥用——这些误读并非总是消极的,有时反而激发出奇妙的想象力。
圣塔菲研究所官网,https://www.santafe.edu/
“复杂科学与艺术”系列研讨会第一期邀请两位讲者,分别从艺术和复杂科学视角出发提供综述,并探索“秩序、混沌、复杂性”等概念在各自实践中可能触发的回响,思考复杂科学如何/是否可能成为一种拓展视野的思考方式——正如这段简史所见证的,我们期待从“无法分类”之中寻找潜能,并对“误读”抱以思辨与宽容。
[1]Gleick, James. Chaos: Making of a New Science. London: Cardinal, 1987. Glueck, Grace. Video Comes into Its Own at the Whitney Biennial. New York Times, April 23, 1983.
[2]N. Katherine Hayles.1990. Chaos Bound: Orderly Disorder i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Science.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3]Jean-François Lyotard,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4), 60.
研讨会时间与流程
15:20-16:00 对谈环节,嘉宾:邱志杰、十三维、张江、龙星如、汪嫣然、叶梓涛
内容与主讲人介绍
邱志杰,艺术家,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主题:技术史地图中的复杂暗线
简介:这场分享将介绍错综复杂的“技术史地图”的绘制过程,思考二维树状逻辑在展开学科结构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探索复杂性思维如何融入认知图绘过程之中,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知识边界的界定方式。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出现的随机元素、难以妥善放置的概念抑或思维的隐秘褶皱,都成为打开技术史的“或然”方式,充斥着涌现的可能性空间。
十三维,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集智俱乐部核心作者,科学作家。长期关注研究意识与认知科学、复杂系统与因果科学,文艺理论与数字美学、游戏科学。
主题:对称性破缺与涌现——复杂科学与艺术之间的共鸣
简介:对复杂性的研究曾颠覆了科学原有的还原论范式,那么当复杂科学遇到艺术时会怎样?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O. Wilson)曾说:“对复杂性的热爱,无还原论,成就了艺术;和还原论一起,则成就了科学。”科学和艺术,作为两种人类最具创造性文化,虽然曾被美国学者斯诺(C.P. Snow)期待消除彼此误解和解释霸权融合成为“第三种文化”,但直到如今虽然常常对话却依然泾渭分明、各自行素。因此,也许复杂科学的诞生能成为二者一座更好的桥梁。
本次分享将先介绍对称性破缺、自组织、分形、混沌、涌现等复杂科学的基本概念,然后在厘清复杂性概念和思想脉络基础上,回顾科学和艺术发展史,对复杂性与艺术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科学实践与艺术创作互动作进一步梳理总结。最后会介绍近些年来对复杂性和艺术研究和实践的一些新成果,并对基于复杂主义(Complexism)的复杂艺术未来作进一步展望。
主持人
龙星如 (Iris Long),策展人,写作者,研究方向为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以及科技的心理地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博士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前沿实践方向。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策展人奖, sophialexa.com),《他山之石,新代理人》(PSA青策计划大奖),第三届今日未来馆《机器人间》等,她也为艺术家刘昕、Lauren Lee McCarthy等策划国内首个个展。
2019年担任ISEA电子艺术研讨会国际评委。
2020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
2021年,她发起了“端口:云下贵州”项目,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科技基础设施的长期调研和策展项目。
个人网站:irislong.xyz
对谈嘉宾
张江,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集智俱乐部创始人、集智学园创始人,曾任腾讯研究院特聘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复杂网络与机器学习、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计算社会科学等。其开创的集智俱乐部是国内外知名的学术社区,致力于复杂系统、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汪嫣然,跨学科研究者、艺术评论人、诗人,现居上海。在艺术、哲学和科技的交叉领域进行工作,研究兴趣包括技术现象学、新物质主义和女性主义理论。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哲学系、巴黎高等艺术研究院,现为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其艺术评论见于《Leap艺术界》、《画刊》、Art-Ba-Ba等媒体。同时也是法中艺术促进会(APECA France-Chine)的艺术顾问。
叶梓涛 Zitao YE,游戏设计师,写作者,翻译者,就职于腾讯NExT Studios进行创意游戏孵化工作,「Gameplus游戏+」研究创作计划制作人,独立媒体实验室「落日间」主理人,播客《落日间》主播,知乎游戏/游戏设计/单机游戏话题优秀回答者,有独立作品《剑入禅境 Sword Zen》《时间的形状 The Shape of Time》(IGF 2022 Nuovo Award Honorable Mentions)等。个人网站:https://xpaidia.com
参与方式
1. 集智俱乐部B站直播
扫码进入直播间
2. 视频号预约:
3. 付费报名复杂科学×艺术研讨会,可加入社群,获取腾讯会议、回放等权限。与社群成员共同交流,推动社区发展。报名收入将用于项目报告、内容成产及社群运营。集智学园VIP可免费参与本系列探讨会。
参考阅读
重点书籍
1. Klaus Mainzer. June 2005. Symmetry and Complexity: The Spirit and Beauty of Nonlinear Science (World Scientific Nonlinear Science Series A: Volume 51)
宇宙演化通过对称性破缺和相变,一步步走向复杂性。本书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视角讨论自然、社会、计算机、哲学和艺术中的对称性与复杂性。
2.J. Casti, A. Karlqvist. February 2003. Art and Complexity. Elsevier.
圣塔菲学者组织的艺术与复杂性论坛文集,探讨“好的”艺术是否是“复杂的”艺术、艺术家如何看待“复杂性”一词、诗人用文字描述自然界的复杂行为等问题。
3. Juan Romero, Penousal Machado(Eds.). 2008. The Art of Artificial Evolution: A Handbook on Evolutionary Art and Music. Springer.
讨论人工进化的艺术,综述了进化计算、人工生命、群体智能、蚁群算法的相关研究及其在艺术、音乐和设计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Soler-Adillon, Joan. Emergence as self-organization and as generation of novelty: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emergence in the context of interactive art. Diss. Universitat Pompeu Fabra, 2015.
自组织和新事物的创生:交互艺术背景下对涌现的一种理解框架
2. Boon, Jean Pierre, John Casti, and Richard P. Taylor. “Artistic forms and complexity.” Nonlinear Dynamics-Psychology and Life Sciences 15.2 (2011): 265.
美学形式和复杂性
3. Van Geert, Eline, and Johan Wagemans. “Order, complexity, and aesthetic appreciation.” 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14.2 (2020): 135.
秩序、复杂性与审美
4. Milovanović, Miloš, and Gordana Medić-Simić. “Aesthetical criterion in art and science.”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33.6 (2021): 2137-2156.
艺术和科学中的审美标准
5. Bullot, Nicolas J., William P. Seeley, and Stephen Davies. “Art and science: a philosophical sketch of their historical complexity and codependence.”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75.4 (2017): 453-463.
艺术与科学:历史复杂性和相互依存的哲学概论
6. Rosser Jr, J. Barkley. “Complexity and aesthetics: How arts, sciences, and economics coevolve.”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157 (2022): 111905.
复杂性与美学: 艺术、科学和经济学如何共同进化
7. Foster, John. “Energy, aesthetics and knowledge in complex economic systems.”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80.1 (2011): 88-100.
复杂经济系统中的能量、美学和知识
8. McKenzie, Carole, and Kim James. “Aesthetics as an aid to understanding complex systems and decision judgement in operating complex systems.” Emergence-Mahwah-Lawrence Erlbaum- 6.1/2 (2004): 32.
美学有助于理解复杂系统和操作复杂系统的决策判断
9. Andrews, David J. “Art and science in the design of physically large and complex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 Mathematical, Physic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468.2139 (2012): 891-912.
大型复杂系统设计中的艺术和科学
10. Mannone, Maria. “cARTegory theory: framing aesthetics of mathematics.” Journal of Humanistic Mathematics 9.1 (2019): 277-294.
范畴论与艺术
11. Mannone, Maria, et al. “Quantum GestART: identifying and applying correlations between mathematics, art, and perceptual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Music 15.1 (2021): 62-94.
量子格式塔式艺术:识别和应用数学、艺术与知觉组织之间的相关性
12. Kubota, Akihiro, et al. “A new kind of aesthetics—the mathe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aesthetic.” Philosophies 2.3 (2017): 14.
一种新美学:美学的数学结构
中文文章
2. 科学家为什么钟情艺术?因为数学和绘画、音乐有相似的美感
发起人:十三维、汪嫣然、龙星如
主办方:集智俱乐部
联合策划:Conversazione
协办方:心识宇宙、福建师范大学美育中心、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复杂问题研究所
媒体方:信睿周报
►►►
复杂科学×艺术系列研讨会公开报名中
研讨会详情与框架: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