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网络的“回音室效应”(echo chamber effect):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社交网络中的回音室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最近一篇刊载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的论文:Cognitive reflection correlates with behavior on Twitter,通过分析1951名受试者在Twiter的使用情况,发现分析性思维得分高低与社交网络的使用频率负相关。该研究对分析性思维在日常判断和决策不重要的直观观念提出了挑战。
郭瑞东 | 作者
赵雨亭 | 审校

邓一雪 | 编辑

论文题目:
Cognitive reflection correlates with behavior on Twitter
论文地址: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20043-0


1. 反思能力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如果你在赛跑中超过了第二名,你在哪个位置?”对许多人来说,直觉上的答案是“第一位”;其实,“第二”才是正确的答案。这道题目展现了超越直觉反应的反思能力的重要性。然而,根据《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双系统理论”,分析性思维属于系统二,不会在日常生活的决策中发挥影响。

之前的普遍观念是将人类看成一只“长着理性尾巴的情绪化的狗”——我们反思的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以至于它的主要功能仅仅是为我们的直觉判断提供证据。如果能够通过实验,观测到分析性思维实际上对我们的信念和行为产生了有意义的影响,那就会与传统的、对反思的观念的推论——即“无论在实验室环境中个体在推理任务上出现什么样的差异,都不太可能预测日常行为”——相矛盾。


2. 分析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深远



有越来越多的文献证明了分析性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例如认知风格与一系列广泛的社会现象存在正相关——如宗教迷信、超自然迷信、拒绝阴谋论者的主张、接受科学程度的提高、拒绝伪深奥的无意义论。分析性思维更高的人不太可能相信“假新闻”,同时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类内容的可能性也更低。

该研究在前有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分析性思维得分高的用户,关注的推特账户更少——这意味着他们更有鉴别力。如下图所示,根据粉丝反思能力得分高低,可以将被关注推特账户分为两簇。图中左侧的账户大多被分析性思维得分高的用户关注,右边的关注者大多在分析性思维上得分较低,由于这些账户并不仅仅涉及政治内容,这意味着回音室效应并非仅仅发生在政治语境下。

不同分析性思维得分的用户关注推特账户的聚簇图

该研究其它的发现包括:1)推特中的用词风格,也与分析性思维有关;2)分析性思维与关于赚钱诈骗和快速致富计划的关注和推特增加负相关。这些结果支持了这样一个结论:倾向于直觉思维的人可能确实更容易受骗。3)分析性思维与政治参与度的增加有关,更善于思考的人实际上在社交媒体上更多地参与政治,他们同时会转发更多高质量来源的新闻。

终上所述,该文使用认知科学的视角阐明了社交媒体行为与分析性思维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人的分析思维程度可以预测其各种各样的社会媒体行为。这些结果扩展了先前的调查研究,证明分析性思维在实验室之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意味着应该培养和改进而非忽视人的显性逻辑思维能力。未来的研究还应该使用实时实验来研究社交媒体上的链接形成和相互作用,以检验共同认知风格对跟随行为的因果效应。

复杂科学最新论文


集智斑图顶刊论文速递栏目上线以来,持续收录来自Nature、Science等顶刊的最新论文,追踪复杂系统、网络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前沿进展。现在正式推出订阅功能,每周通过微信服务号「集智斑图」推送论文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一键订阅:

推荐阅读

群体决策中的后入者优势:异质性塑造更聪明的社交网络
PNAS前沿:自适应社交网络促进群体智慧的产生
为什么社交圈子150人刚刚好?用复杂网络和群体智慧重新理解邓巴数

加入集智,一起复杂!

点击“阅读原文”,追踪复杂科学顶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