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速递:生于忧患,艰难困苦让人更具创业精神?
摘要
许多企业家把成功归因于早年经历的艰苦经历。不过,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应归因于先天还是后天因素?艰难困苦是否会让一个人更具创业精神?4月5日,发表于PNAS上的研究利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的地理差异,研究成长期面临困难对个人性格和参与创业的影响。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表明,经历过更多困难的人后来更有可能成为企业家,并且这种影响对男性比对女性更为显著。重要的是,更加具有创业精神至少部分是由于艰难困苦影响造成的,而不是受艰难困苦选择的结果。这项研究具有经济政策意义,强调早期生活经历如何影响成年后的风险承受力,并带来对应的社会经济结果。
研究领域:计算社会学,性别差异

郭瑞东 | 作者
邓一雪 | 编辑

论文题目:Early-life exposure to hardship increased risk toleranc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adulthood with gender differences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104033119#supplementary-materials
一、研究方法简述
一、研究方法简述
我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过在社会学研究中,一直存在一个争论,那就是一个人的企业家精神应归因于先天或后天?尤其是艰难困苦是否以及如何使一个人更具创业精神?一种解释是艰难困苦使人们更具创业精神,另一种解释是只有那些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才能在困境中生存下来。搞清楚哪种机制在起作用,具有不同的政策意义和管理影响。
然而社会科学领域,确定因果关系的挑战在于我们无法进行社会实验,随机将人群按照成长期经受的艰难困苦分组,跟踪他们一生中的行为。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历史原因形成的随机实验,例如最近发表在 PNAS 的研究利用1959-1961年间发生在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由于不同地区的饥荒水平不同,研究者可将饥荒程度当做衡量成长期经历的艰难困苦程度的指标变量。
三年自然灾害的起因是政府决定将农业资源从农村地区转移到城市的制造业和出口部门。随机气候波动可能导致农业产量下降,当粮食再分配失败时,中国各地的县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

图1 描绘了四川省的饥荒强度。较深的颜色代表较高的饥荒强度。
之后,通过查看2005年中国小型人口普查的受访者创业状况数据,和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受访者自我报告的风险承受力数据,研究者挑选1962年以前出生并在户口所在地居住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受访者。两项研究的受访者分别约有729,000人和12,000人。
二、研究结论
二、研究结论
1. 成长期的艰难困苦和更具创业精神相关
数据显示,在饥荒更为严重的县,成年后成为企业家的绝对人数有所增加。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县的饥荒程度比均值严重一个标准差,那么该县对应年龄段中企业家数量就会增加约10%,同时创业者的比例,男性和女性分别增加17.1%和12.7%。
研究还发现,不论男性女性,年轻时经历的艰难困苦越多,愿意承受的风险越多。但更大的风险承受力与男性更可能拥有企业相关,但对于女性该结论不成立。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社会规范ーー女性更关注家务劳动,而男性更关注外面的工作。此外,当丈夫选择风险较高的职业时,妻子倾向于选择风险相对较低的工作。考虑到女性企业家基数只有1.9%,而男性拥有企业的比例是4.9%,因此从总数上来看,成长期更严重的艰难困苦,造就了更多男性企业家。
2. 成长期的艰难困苦可能造就了更多的企业家
上述结果说明,创业人数的增加至少部分是由于经历了艰难困苦,因为如果仅仅是那些不太具有创业精神的人没有活到成年,那么一个县的企业家比例将会增加,但企业家的绝对数量将保持不变。
为了进一步说成长期的明艰难困苦和企业家精神之间不仅仅存在相关性,还存在因果关系,作者将观察的时间段往前推,按照3年一个窗口,计算根据统计指标拟合和实际值之间的差异。
图2 不同时间段根据回归系数预测得到的企业家比例和实际比例的差异,分别为汇总、男性和女性分开统计,虚线是95%置信区间的上下线,实线是均值
从其中可看到,对于女性,不同时间段预测误差差异不大,而对于男性和汇总结果,据当下越远,以及59-61这个特殊年代的预测的误差差异相对更大。这一数据支持企业家精神的产生是依赖于成长期经历的艰难困苦,而不仅仅是由于优胜劣汰的选择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家精神取决于个性的其他方面,而不是是否愿意承受风险,尤其是模糊结果的承受力。该研究只关注了风险承受力,对于成长期的艰难困苦是否,又是如何让人面对结果不确定性时有更大的忍受力,从而促成企业家精神,则需谨慎地给出解释。该问题也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研究意义和未来方向
三、研究意义和未来方向
这一发现如果能获得更多的证据支持,那让青少年在成长期体验艰苦的生活,在政策上就具有合理性。这样的“困难学校”,将能增强他们的企业家精神,为未来储备更多的潜在创业者。此外,该发现还意味着在经济衰退或自然灾害之后,政策制定者应该支持新企业以恢复经济增长。
该文作者指出,虽然研究中考察的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但困难使人们更能承受风险、承担更多风险(包括晚年创业)的原则普遍适用。我们可以看到更多人现在经历了新冠大流行带来的困难后,将来更有可能成为企业家。
接下来,研究人员的目标是不仅进行县级分辨率的群体研究,而是关注个体层面,量化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是因为困难而更多地参与创业,以及关于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的改变是否能鼓励女性更多地参与创业。
论文 Abstract
复杂科学最新论文
集智斑图顶刊论文速递栏目上线以来,持续收录来自Nature、Science等顶刊的最新论文,追踪复杂系统、网络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前沿进展。现在正式推出订阅功能,每周通过微信服务号「集智斑图」推送论文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一键订阅:
推荐阅读
-
如何用网络科学预测创业公司未来成败? -
Nature特刊:计算社会科学研究的数据百宝箱 -
Nature计算社会科学特刊:如何对21世纪人类社会进行有意义的度量? -
《张江·复杂科学前沿27讲》完整上线! -
成为集智VIP,解锁全站课程/读书会 -
加入集智,一起复杂!
点击“阅读原文”,追踪复杂科学顶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