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复杂性、范畴论与声音艺术 | 周五直播·复杂科学×艺术系列研讨会

此后,无论是中世纪音乐还是西方古典音乐,对音乐所代表的秩序,一方面保留着严整、肃穆、神性的特征,一方面又开始复杂多变。作为一种典型的基于时间的艺术,历来研究者们大多不去追问音乐的本质和规律,除了在数学和几何方面的研究之外——对前者特性而言,音乐和数学一样神秘,代表某种精密的永恒秩序和基于规则的实践,例如 Hugo Riemann 的新黎曼主义(Neo-Riemannian Theory),以及 Mazzola 基于范畴论对音乐的拓扑斯的研究。
而一方面对于后者,自从勋伯格开创无调性音乐,音乐不仅变得更加复杂,甚至在调性上开始失序,随后自由爵士、噪声摇滚、序列音乐、电子音乐、生成与演化音乐发展等又纷纷在创作技法和表达上进一步拓展了音乐的媒介特性和旋律多样性。音乐已发展到如此自由多变,单一理论已经完全难以刻画。但就在这时,复杂科学恰好出现,带来了新的方法可能。
Image: Shutterstock / Built In
因此本期研讨会,会主要从数学和复杂性两条主线来讨论音乐,同时交叉音乐神经科学与神经美学、符号学、统计物理、声学等视角。我们邀请到了集智科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NICO)博士后研究员靳擎,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钢琴家牟吉喆老师,分别分享「秩序的涌现与东西方音乐的流变」与「音乐的结构与意义:数学及符号学视角」。
同时,我们又非常重视对当代音乐的创作实践探索,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特聘副研究员、作曲和声音设计师周天歌带来「音乐创作——在混沌与分形之中」,以及声音设计师、游戏音乐作曲、音乐科技研究者侯晨钟老师为我们带来「摩尔纹、微光、音序器——从游戏声音设计师的视角解读Steve Reich的音乐」的分享。
研讨会时间与流程
时间:2022年9月30日(周五)20:00-22:30
22:00-22:30 对谈环节,主持:叶梓涛,嘉宾:十三维、滕相斌
内容与主持人介绍
靳擎,集智科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NICO)博士后研究员。于美国东北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A-L.Barabási教授、王大顺教授。靳擎的研究领域涉及计算社会学、科学学、复杂网络与统计物理学。其主要工作发表于 Nature Human Behaviour,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顶级国际期刊。
自幼习钢琴,曾多次于国家级比赛中获奖。由家学缘故,对音乐史、律学、音乐学也颇有兴趣,小有了解。赴美留学后,除继续古典钢琴学习外,对流行、爵士即兴等亦略有旁涉,稍有研习。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会用到一些传统音乐学的事例,比如托勒密的音乐理论著作,曾侯乙编钟的“钟律”使用,格里高利圣咏的教会调式等等,也会采纳一些最新的理论与实验文献,包括统计物理学,神经科学与音乐学的交叉科学研究。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去看待音乐史的流变。
牟吉喆,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兴趣集中于音乐分析,艺术符号学等领域;同时也进行中国古典诗赋的创作与研究。
简介:“音乐有多复杂”一直是科学家与艺术家所热衷探讨的重要问题。分享人认为,音乐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其声音材料多样的组织方式,同时也在于其承载意义的巨大潜能。因此,本次演讲将在三个层次上对音乐的结构与意义进行初步探讨。其一:以数学语言介绍音乐的基本构成元素,并涉及范畴论在具体音乐分析中的简单应用。其二:探索“动机(motive)”在音乐的结构与情感中所扮演的重要且复杂的角色。其三:以前两部分内容为基础,回顾音乐符号学的历史与渊源,并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周天歌,作曲,声音设计师,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特聘副研究员,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CAM LAB合作声音艺术家。毕业于曼哈顿音乐学院,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UCSD),获音乐学士,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致力于音乐艺术科技交叉融合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其作品荣获美国电影艺术奖最佳短片声音设计奖,爱尔兰Kirkos国际室内乐大赛最高奖等多项国际奖项。其数字艺术与计算机音乐研究成果发表于IRCAM FORUM, SIGGRAPH Asia Art Gallery 与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 and Expo Workshops (ICMEW)等国际学术会议。
简介:对于关注数学与音乐关联的大家来说,一定并不陌生于千年以来作曲家们在律制,调性,音高的各类基础排列组合,然而当我们提到混沌理论,或分形理论,则鲜少在大家的脑海中产生与音乐相关的联系。此次分享正是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通过对Gyorgy Ligeti, Iannis Xenakis与Robert Sherlaw Johnson的作品分析,与大家共赏这些复杂科学在音乐创作中呈现的可能性。
侯晨钟,声音设计/作曲/音乐科技研究者。曾任职于育碧上海工作室,参与过《舞力全开》及《孤岛惊魂》系列的声音设计工作。现任Audiokinetic大中华区产品专家,爱好是探寻纸盆起伏与光栅明暗变化间的神秘联系。最近在学习Live Coding与电子乐器制作。
2017 育碧上海工作室 学习奖
2018 育碧上海工作室 Star Learner
2020 上海计算机音乐协会 年度先进个人
2021 中国传媒大学录音艺术大师班 演讲嘉宾
2020-2022 CGDC技术专场 演讲嘉宾
我将以游戏声音设计师的视角探讨Reich的创作——参考他的创作自述《Writings on Music, 1965-2000》,展示他所发展出的作曲技术对现代电子游戏声音、音乐创作产生的影响
主持人
叶梓涛 Zitao YE,游戏设计师,写作者,翻译者,就职于腾讯NExT Studios进行创意游戏孵化工作,「Gameplus游戏+」研究创作计划制作人,独立媒体实验室「落日间」主理人,播客《落日间》主播,知乎游戏/游戏设计/单机游戏话题优秀回答者,有独立作品《剑入禅境 Sword Zen》《时间的形状 The Shape of Time》(IGF 2022 Nuovo Award Honorable Mentions)等。https://xpaidia.com
对谈嘉宾
十三维,心识宇宙研究院院长,集智俱乐部核心作者,科学作家。长期关注研究意识与认知科学、复杂系统与因果科学,文艺理论与数字美学、游戏科学。
滕相斌,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后,今年9月将就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院,任助理教授。其在纽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前分别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其研究方向是经验美学、言语音乐欣赏的神经机制。使用的研究手段有脑磁图、脑电图、功能磁共振成像,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其近期研究发现时间维度上的相位进动现像,揭示了人类在时间维度上主动预期未来复杂感知信息的神经和计算机制。滕博士已在Current Biology、Plos Biology、Cerebral Cortex等期刊发表10余篇研究工作,担任PNAS、eLife、Current Biology、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期刊审稿人。
参与方式

2. 视频号预约
参考阅读
-
书籍
-
Steven Spielberg .译者: 周晓林,南云.大脑与音乐,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7. -
埃罗·塔拉斯.译者:黄汉华.音乐符号学理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 -
David Sulzer.Music, Math, and Mind: The Physics and Neuroscience of Music.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21. -
Michael Edgeworth McIntyre. Science, Music, And Mathematics: The Deepest Connections.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
音乐与数学&几何:
-
John Fauvel,Raymond Flood and Robin Wilson, Music and Mathematics: From Pythagoras to Fractals,Oxford,2003 -
Edward Rothstein,Emblems of Mind: The Inner Life of Music and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6 -
Maor and Eli,Music by the Numbers: From Pythagoras to Schoenberg,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18 -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Music -
Cohn, R,Introduction to Neo-Riemannian Theory: A Survey and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42, 167 -
Guerino Mazzola,The Topos of Music: Geometric Logic of Concepts, Theory, and Performance, Birkhäuser -
Guerino Mazzola on Mathematical Music Theory: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nWm1twf2Ic
-
音乐与复杂性&网络
-
Parmer, Thomas, and Yong-Yeol Ahn. “Evolution of the informational complexity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music.” arXiv preprint arXiv:1907.04292 (2019). -
Güçlütürk, Yaǧmur, and Rob van Lier. “Decomposing complexity preferences for music.”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0 (2019): 674. -
Eldridge, Alice. “Generative sound art as poeitic poetry for an information society.” ICMC. 2012. -
Percino, Gamaliel, Peter Klimek, and Stefan Thurner. “Instrumentational complexity of music genres and why simplicity sells.” PloS one 9.12 (2014): e115255. -
Salimi, Mahsoo, and Philippe Pasquier. “Exploiting swarm aesthetics in sound art.” Proceedings of the Art Machines 2 (2021). -
Pease, April, Korosh Mahmoodi, and Bruce J. West. “Complexity measures of music.” Chaos, Solitons & Fractals 108 (2018): 82-86. -
Truax, Barry. “The inner and outer complexity of music.” Perspectives of New Music (1994): 176-193. -
https://www.santafe.edu/news-center/news/expanding-our-understanding-musical-complexity -
https://santafe.edu/events/complexity-and-structure-music-ii-universal-featur -
Nardelli, Marco Buongiorno. “Tonal harmony and the topology of dynamical score networks.” arXiv preprint arXiv:2006.01033 (2020).
发起人:十三维、汪嫣然、龙星如 主办方:集智俱乐部 联合策划:Conversazione 协办方:心识宇宙、福建师范大学美育中心、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复杂问题研究所 媒体方:信睿周报 总统筹:王朝会
►►►
复杂科学×艺术系列研讨会公开报名中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