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报名 | 脑机接口,商业化难题何解?| 神经现实x果壳硬科技
2001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将脑机接口技术列为将会改变世界的10大新兴技术之一;20年后,我们便已见证脑机接口在猪、猴子、人体身上的成功植入,也接收到人类首次“意念手写”的信息。随当下元宇宙热潮,脑机接口更是作为元宇宙体验的硬件入口备受青睐。
据悉,2020年全球脑机接口的市场规模已达14.6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达3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在融资方面,2020年脑机接口领域融资金额仅有9700万美元,但到2021年便已达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82%。再看今年,仅第一季度,全球医疗+脑机接口市场融资金额便已达2.1亿美元,中国市场也有9542万美元。脑机接口行业增速之快,难以预想。
与此同时,整个脑机接口行业却尚处起步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从国内脑机接口企业融资事件轮次分布看,企业多处于融资早期阶段,A轮及以前占比高达81%。就脑机接口应用领域而言,多为医疗器械上的应用,占比62%。其实,脑机接口的潜力远不止如此。本次新脑论坛将邀请你和专家学者,一起探讨脑机接口如今已存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机遇;希望与你一起探索,在与元宇宙和人工智能交叉之外,脑机接口能激发的更多可能。
时间
2022年10月22日 周六
14:30-17:00
流程安排
主题报告一
时间:14:35-15:05
植入式脑机接口的
科研现状与商业转化趋势
主讲人
李骁健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动态脑神经信息高通量采集技术、神经环路解析和解码技术以及神经调控新技术。在国内率先贯通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链,在国际上率先开发了基于光纳米技术的非遗传式神经调控方法。在精密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电子工程和神经工程领域均具有扎实且全面的研发基础,多篇成果发表在多个学科的Nature子刊以及专业一流期刊中。
报告摘要
作为代表着脑科学研究成果重要转化落地方向的脑机接口技术,近两年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以Neuralink公司为代表的高集成度的先进脑机接口设备系统的研发,正在快速提升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在植入电极数量和获取的脑神经信息量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脑机接口技术已经到了产业转化的临界点。
本报告将从植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与场景应用的角度,介绍其研究现状和转化的可能路径。
主题报告二
时间:15:10-15:40
基于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的
抑郁症客观评估:机遇与挑战
主讲人
吕宝粮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二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广慈特聘教授、IEEE Fellow。1994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互与认知工程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中心共同主任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脑病中心-米哈游联合实验室主任。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 Journal of Neur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al Systems、《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编委。荣获2018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nomous Mental Development最佳论文奖、2020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21 IEEE Transactions on Affective Computing最佳论文奖,入选爱思唯尔2020和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仿脑计算理论与模型、深度学习、情感智能和情感脑机接口。
报告摘要
我们在正常人的情绪识别、疲劳检测和睡眠质量评估的研究结果表明,脑电和眼动等多模态生理信号能够对人的情绪和睡眠状态进行客观表征。随着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各类可穿戴设备的商业化以及无线感知技术的涌现,为我们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构建人的情感计算模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另一方面,抑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一种主要情感障碍疾病。因此,如何将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抑郁症客观评估是目前情感计算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本报告首先介绍国内外抑郁症客观评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介绍我们近期在新的情绪诱发素材和范式、克服被试个体差异的迁移学习算法以及简化模态数目的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结果,最后介绍实现抑郁症客观评估需要解决的若干科学问题和需要克服的技术瓶颈。
主题报告三
时间:15:45-16:15
脑电极及植入式
神经微电极研究进展
主讲人
裴为华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主要为神经接口和脑机交互,研究用于记录或干预神经活动的器件和相关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高通量、高性能的植入式神经微电极传感阵列器件;研究满足在体环境下使用的便捷式脑电传感材料、器件和对应的安放及信号读出系统。
200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06年在德国马普微结构物理研究所作为期半年的交流访问。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为便携式及植入式电生理传感器件,探索和开发新的神经信号感知和干预方法及相关技术,承担并圆满完成多项国家863、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可实用的无创凝胶电极和植入式硅基多通道微电极,目前已在美、韩等多个国家的相关实验室应用。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授权相关发明专利15项。
报告摘要
脑机接口分无创和有创两条技术路线。前者安全性好,由于颅骨阻隔,能够提取的信息有限;后者能够提取的神经活动信息丰富,但受限于传感器技术和体内生物相容性,特别是安全风险,技术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本报告将从提取神经活动信号的传感器角度出发,跟大家一起探讨脑电极(无创)和植入式神经电极(有创)的发展现状和技术难点。
圆桌会议
时间:16:20-17:00
论坛主持人
别西
神经生物学博士,任蓝驰创投的投资副总裁,主要负责生物医药产业的项目投资。曾任九州通医药国际部副总裁以及创业公司Menusifu合伙人。
报名参会
腾讯会议网络研讨会
△ 长按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限300人)
直播平台
神经现实视频号
△ 点击上方预约按钮预约观看
果壳硬科技视频号
神经现实B站直播间
神经现实知乎直播间
神经现实微博直播间
联合主办
协办单位
合作单位
直播支持
神经动力学模型读书会
为了促进神经科学、系统科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多领域学术工作者的交流合作,吸引更多朋友共同探索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周昌松、臧蕴亮、杨冬平、郭大庆、陈育涵、曹淼、刘泉影、王大辉、刘健、王鑫迪等来自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在集智俱乐部共同发起「神经动力学模型」读书会,历时四个月研讨,近日圆满结束。
本季读书会形成了聚集500+成员的神经动力学社区,积累了40+小时综述、解读、研讨的视频记录,以及多篇社区成员总结的词条、笔记、翻译、科普资料等。现在报名加入读书会,即可加入社区交流讨论(微信),并解锁相关视频、文本资料。我们对脑的探索才刚刚起航,欢迎你一道参与,共同点亮更多脑科学研究的岛屿!
详情请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