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组织模式与交互(一)|周六直播·复杂系统视角的城市科学读书会
导语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集中地,运行方式复杂而精彩纷呈,正如一个庞大的机器,在无数小齿轮的相互作用下运转。这种精密的运转从何而起?不同规模的城市遵循着怎样的共同规律?这些规律又怎样在经典地理学、区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之间建立联系?
理解城市的产生机制、空间模式和空间交互是研究城市科学的第一步,所以,“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城市科学”读书会第二次分享,我们邀请到董磊老师以《空间组织模式与交互(一)》为题,介绍城市空间组织与交互的多种经典和前沿模型及这些模型的发展脉络,并针对模型中的争议展开讨论。
集智俱乐部的“城市科学”读书会由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董磊联合明尼苏达大学助理教授朱递、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教授李海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寄家豪共同发起,通过对“城市作为复杂系统”的理论、研究方法及应用的分享、讨论和梳理,促进相关领域学者的交流,推动交叉学科间的合作,促进城市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本系列读书会线上进行,2023年7月1日开始,每周六晚 20:00-22:00,持续时间预计10周。欢迎对城市科学这一前沿领域有兴趣的朋友报名参与!
分享简介
分享简介
-
引言部分介绍城市是如何在第一自然特征(1st Nature Geography)和第二自然特征(2nd Nature Geography)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以及每种特征在城市形成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第一部分介绍齐普夫定律(Zipf’s Law)及由该定律扩展出的多种城市位序规模模型与实证研究,包括 Yule-Simon Model、Gabiax Model、Interaction Model 等,并讨论以上模型在实际观测数据中的有效性。其中,重点介绍带有空间属性的齐普夫定律(Spatial Zipf’s Law)及考虑人口流动情况下的城市增长模型(Interaction Model); -
第二部分以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这一经典地理学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城市及人类居住地空间分布的模式,并引入超均匀分布(Hyperuniformity)这一新的空间模式来刻画城市的分布规律; -
第三部分介绍一些被“忽视”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工作,包括领地分割假设(Territorial Division),关于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式的争议,以及城市层级结构背后的驱动机制。
分享大纲
分享大纲
城市的形成:为什么有的地方出现了城市,有的地方没有?
-
1st Nature Geography
-
2nd Nature Geography
一、空间组织模式-城市的位序规模
-
Zipf’s Law and his seminal book
-
Rank clock
-
Yule-Simon model
-
Gabiax model
-
Spatial Zipf’s law
-
Interaction model
二、空间组织模式-中心地理论(Central Place Theory)
-
中心地理论的假设、验证与问题
-
超均匀分布(Hyperuniformity)
三、空间组织模式-“沉睡的理论与模型”
-
Territorial Division
-
人口密度分布的争论
-
如何理解城市层级结构的空间维度?
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
-
第一自然特征 1st Nature Geography
-
第二自然特征 2nd Nature Geography
-
齐普夫定律 Zipf’s Law
-
Yule-Simon 模型 Yule-Simon Model
-
纯生过程 Pure Birth Process
-
Levy Stable Law
-
Fokker–Planck Equation with Itô’s Convertion
-
中心地理论 Central Place Theory
-
超均匀分布 Hyperuniformity
-
领地分割 Territorial Division
主讲人介绍
主讲人介绍
直播信息
直播信息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城市科学读书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