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速递:干旱生态系统中自组织作为韧性机制
关键词:生态系统韧性,自组织,空间模式形成
论文题目: Self-organization as a mechanism of resilience in dryland ecosystems 论文期刊:PNAS 论文地址: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05153121
图1 这是全球干旱地区数据集中使用的115个样地的位置。调查点以绿色表示健康的站点(高植被覆盖 – 高土壤多功能性,MF),以黄色表示退化的站点(低植被覆盖 – 低多功能性,MF)。数字反映了给定地理区域(由字母A-N表示)中的站点数量,相应的缩放可以在地图上方和下方的面板中找到。
图2 通过使用植被覆盖和土壤多功能性数据,将干旱生态系统分为两组。(A)覆盖度和(B)土壤多功能性(MF)沿着干旱程度的变化,所有115个站点按照两组进行着色:健康组(高覆盖度-高土壤多功能性值;绿色)和退化组(低覆盖度-低土壤多功能性值;黄色)。干旱程度的计算方式为:1 – 干旱指数(AI = 降水量/潜在蒸散发量),因此更高的值表示更干旱的条件。其中,彩色点是基于潜在分析重建的稳定性景观的极大值(即可能的吸引子),而白色点是极小值。图A下方的小面板显示了干旱程度为0.55、0.7和0.85时的稳定性景观示例,其中景观中的山谷是图A中的彩色点,而山丘则是白色点。(C和D)覆盖度和土壤多功能性数据的两组站点密度。
图3 健康的(高覆盖度、高土壤多功能性)和退化的(低覆盖度、低土壤多功能性)干旱地区之间植被覆盖的空间结构差异。空间指标包括最大植被斑块覆盖图像的比例[fmaxpatch,(最大斑块/图像大小)y轴为对数刻度]、斑块大小分布的斜率、斑块大小分布的截断点、空间方差、空间密度比(SDR)和裸露土壤连通性(流动长度)。除了SDR指标外,两组之间的差异都是显著的。
图4 健康地点(A)和退化地点(B)的斑块大小分布示例。图表显示了大于某个特定大小的斑块所占比例。黑色点表示来自图像的观测值,灰色曲线表示随机期望(基于对图像的10次随机化)。红色曲线是最佳拟合曲线。右上方的快照是图像(黑色反映植被)。
图5 模型评估的干旱梯度沿空间指标趋势的估计斜率(A),数据集中所有野外地点的斜率(B),以及两组地点分别的斜率(C;左边是健康地点,右边是退化地点;MF代表土壤多功能性)。红色和蓝色表示显著的正斜率和负斜率。观测到的斜率以彩色表示,而随机重排景观的预期趋势(保持覆盖不变,但重新排列图像像素)以灰色表示。
地球系统科学读书会
详情请点击: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