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需要的不仅仅是对现象的观察,还需要深刻的理论指导。通过将复杂的生物现象抽象为数学模型,我们得以窥探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本文参考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介绍生物学中的四种基本数学模型——开放系统与稳态模型、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异速生长模型以及贝塔朗菲生长模型。这些模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交织在一起,为理解生物体的代谢、成长和调节机制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框架。

研究领域:复杂系统,系统论,开放系统,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异速生长模型,贝塔朗菲生长模型

 王海华 | 作者

模型视角 | 来源





1. 开放系统与稳态模型




在自然界,生物体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持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种交换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生物体通过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进行气体交换等方式,确保自身的正常运行。这种动态平衡可以通过开放系统与稳态模型来描述。

开放系统与稳态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生物体在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时,内部的关键变量(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将保持相对恒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这一过程可以用以下微分方程描述:


其中, c(t)代表系统内某物质的浓度, Fin Fout分别是输入和输出速率。当输入和输出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稳态。这一模型帮助我们理解了诸如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体内代谢平衡等现象。


开放系统与稳态模型能够有效解释生物体如何维持动态平衡,但它假设了系统的稳定性和线性行为。在更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中,例如某些突发事件或激烈的环境变化,模型可能需要进一步扩展或修正。




2. 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




生物体不仅能够在稳态下运行,还能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通过自动调节机制恢复平衡。在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中,系统通过反馈回路调节自身,使其在受到干扰后仍能恢复到平衡状态。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体温调节。当人体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时,会通过颤抖产生热量来维持体温;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时,会通过出汗来散热。这一过程可以用以下反馈方程描述:


其中, x(t)代表当前的系统状态(如体温), r是目标状态(设定的体温),K是反馈增益系数。通过这种机制,系统能够自动调节,趋向目标状态。


自动调节动态平衡模型在解释生物体的自我调节现象中非常有效,但它假设反馈机制总是有效的。然而,在某些病理状态或极端环境下,反馈机制可能失效,导致系统无法恢复平衡,这时模型的解释能力会受到限制。




3. 异速生长模型




生物体的规模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这一点在异速生长模型中得到了体现。异速生长描述了生物体某些特征(如代谢率)如何随着体积或重量的变化而非线性地变化。这个模型揭示了不同体型的生物在能量消耗上的巨大差异。

异速生长模型可以表示为:


y=bxa

其中, y是某个生理特征 (如代谢率), x是体重, b是比例常数, a是异速生长指数。研究表明,许多哺乳动物的代谢率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为,即代谢率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异速生长模型在解释生物体内的能量消耗与体型关系上非常有用,但它忽略了不同物种之间的复杂性,以及外部环境对代谢率的影响。在跨物种或极端环境下,模型可能需要调整参数或引入新的变量。




4. 贝塔朗菲生长模型




贝塔朗菲生长模型是用于描述生物体随时间增长的一种重要工具。不同于简单的生长曲线拟合,贝塔朗菲模型基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提供了一个更加理论化的框架来描述生长现象。

贝塔朗菲生长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其中, w是生物体的体重, η是合成代谢常数, k是分解代谢常数, n是指数。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解释不同生物体的生长模式,并预测它们在特定条件下的生长趋势。

贝塔朗菲生长模型在描述长期生长趋势方面非常强大,特别是在鱼类等脊椎动物的生长研究中应用广泛。它的局限性在于忽略了外部环境变化、营养状态以及遗传因素对生长的影响。


以上四种模型为我们理解生物体的代谢、成长和调节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科学模型并不是对现实的完全描述,而是对复杂现象的简化和抽象

正因为如此,模型应被视为探索工具,而非绝对的真理

模型的价值在于它们能帮助我们解释已知现象,预测未知情况,并为进一步研究指引方向。但在使用和讨论这些模型时,我们需要保持理智和谦逊,认识到这些模型只能提供有限的理解和解释,并不能覆盖所有可能的情况。科学的进步依赖于对模型的不断修正和完善,而这种修正过程正是观察和理论相结合的体现。

生命复杂性读书会:

生命复杂系统的构成原理


在生物学中心法则的起点,基因作为生命复杂系统的遗传信息载体,在生命周期内稳定存在;而位于中心法则末端的蛋白质,其组织构成和时空变化的复杂性呈指数式增长。随着分子生物学数十年来的突飞猛进,尤其是生命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的集合)等领域的日新月异,当代生命科学临近爆发的边缘。如此海量的数据如何帮助我们揭示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系统——“人体”的构成原理和设计原理?阐释人类发育、衰老和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


集智俱乐部联合西湖大学理学院及交叉科学中心讲席教授汤雷翰,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副研究员常乘、李杨,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唐乾元,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研究员林一瀚,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博士后唐诗婕,共同发起「生命复杂性:生命复杂系统的构成原理」读书会,从微观细胞尺度、介观组织器官尺度到宏观人体尺度,梳理生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及重要数据,由生物学家提问,希望促进统计物理、机器学习方法研究者和生命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建立跨学科合作关系,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合作项目。读书会从2024年8月6日开始,每周二晚19:00-21:00进行,持续时间预计10-12周。欢迎对这个生命科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复杂系统科学深度交叉的前沿领域感兴趣的朋友加入!



详情请见:
生命复杂性读书会:从微观到宏观,多尺度视角探索生命复杂系统的构成原理



推荐阅读
1. Science:统一生物异速生长的规模法则新理论
2. 从生命到星系,新数学揭示大尺度秩序如何涌现
3. 万物的规模——《规模法则》的探索之旅
4. 张江:第三代人工智能技术基础——从可微分编程到因果推理 | 集智学园全新课程
5. 龙年大运起,学习正当时!解锁集智全站内容,开启新年学习计划

6. 加入集智,一起复杂!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