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大会专题研讨

-
报告题目1:精准、安全、隐私保护的脑机接口

报告人简介:
伍冬睿,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助理,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IEEE Fellow,IEEE模糊系统汇刊 (IF=10.7) 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脑机接口、机器学习等。发表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PAMI、《国家科学评论》等论文200余篇,ESI高引13篇,谷歌学术总引用15000余次(H=65)。连续5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授权国际专利5件,中国发明专利21件,转让4件。两个一作算法进入MATLAB Fuzzy Logic Toolbox。获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自然科学一等奖(1/5)等, IEEE 神经系统与康复工程汇刊最佳论文奖、IEEE模糊系统汇刊杰出论文奖、IEEE 计算智能学会杰出博士论文奖等6个杰出论文奖,2021/2022/2024基金委信息科学部、中国电子学会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脑机接口比赛技术赛全国冠军,央视新闻直播间采访报道。
报告摘要:
脑机接口是大脑与外部设备 (计算机、机器人等) 的直接交互通道。因为个体差异与脑电信号的非平稳性,脑机接口系统经常需要针对新用户或新任务进行个性化校准,费时费力,影响用户兴趣。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可减少甚至完全消除校准,提高系统准确度和用户友好性。另外,最近研究发现脑机接口中的机器学习模型易受对抗攻击影响,且脑电信号中包含了很多个人隐私信息,因此脑机接口系统的对抗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其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考虑。本报告将介绍解码精准、对抗安全、隐私保护的脑机接口最新进展。
-
报告题目2:AI驱动复杂系统因果发现

报告人简介:
冷思阳,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智能复杂体系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实验室兼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与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从林伟教授,曾任日本东京大学特任研究员,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从事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系统理论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RL, PNAS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IEEE CDC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担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理论专委会委员、中国数学会生物数学专委会青工委委员、《复旦学报》编委等。
报告摘要:
因果关系反映了复杂系统演化的内在机理和核心互作机制,现有的因果发现方法经常会受到干预实验的伦理或技术限制。近年来,储备池计算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复杂系统演化的建模和预测带来了新的工具,也为数据驱动的因果发现带来了新的视角。本报告介绍复杂系统因果发现和储备池计算技术的理论发展和交融方法,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多种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系统演化的数字孪生从而驱动干预式动力学因果发现的技术。
-
报告题目3:复杂网络上群体博弈与控制

报告人简介:
李阿明,北京大学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双聘于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主要研究兴趣为群体智能、群体博弈与控制等,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 Nature子刊, IEEE TAC, Automatica等期刊。曾获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组织交叉学科Fellowship Award,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等。是《国家科学评论》信息学科编辑工作组成员,PLOS Complex Systems杂志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等。
报告摘要:
作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方向,群体智能理论得到了广泛关注。在复杂的群体智能行为演化中,以参与交互的系统组元为网络节点,组元间交互关系为网络连边,可用复杂网络的方法构建出复杂系统的底层拓扑结构。随着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物理学、生态学、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等的深度交叉融合,网络互惠被指出是促进群体智能涌现的一种基本机制,即特定群体结构的引入可使群体博弈参与者放弃对个体最优的纳什均衡策略的选择,进而促进群体最优策略的演化。而网络拓扑结构如何影响系统稳定性及控制性能,则是进一步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汇报将介绍近年来复杂系统中群体博弈与决策、系统稳定性与控制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
报告题目4:面向复杂网络环境的二维系统递推滤波研究

报告人简介:
汪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2018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东南大学、澳门大学、德国杜伊斯堡艾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二维系统滤波与控制、网络化系统动态分析、分布式估计与优化等。目前已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或录用论文40余篇,其中Automatica及IEEE系列汇刊近20篇,合著出版英文专著一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等项目6项。入选澳门濠江人才计划、德国洪堡学者、江苏省重点引才计划、国家级青年人才。
报告摘要:
本报告主要讨论复杂网络环境下二维系统的递推滤波问题。针对网络诱导复杂性引起的非理想测量信息、以及系统参数不确定和随机特性,提出二维框架下的高效递推滤波技术,揭示网络诱导现象与滤波性能间的定量关系;考虑网络资源约束情况,分别构造依赖于双指标时间序列的轮询协议、随机接入协议、WTOD协议以及事件触发机制,构造二维网络化系统的递推滤波器,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的双指标通信调度协议提出相应的递推滤波算法,在降低不必要通信资源与能耗的同时保证优良的估计效果。
-
报告题目5:地球复杂系统中极端事件的研究及探讨

报告人简介:
张永文,昆明理工大学系统科学系,副教授。2017年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0年在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物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复杂系统科学与地球系统的交叉研究、复杂系统的相变和临界行为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olid Earth、New Journal of Physics、Physical Review Research、Physical Review E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兴滇人才项目等。
报告摘要:

-
报告题目1:中山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进展与“十五五”规划

报告人简介:
报告摘要:
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需求,中山大学于2018年成立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坚持“理工结合、加强基础、落实到工”的指导原则,主建“系统科学”一级学科,通过共建相关工科学科,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报告主要汇报中山大学“系统科学”学科的建设进展和“十五五”规划。
-
报告题目2:未来城市交通管理中的系统科学方法

报告人简介:
杨立兴,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学院院长。长期从事交通优化管理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20余项,连续入选全球前 2% 顶尖科学家和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是国家杰青、优青、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入选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研究方向负责人;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钟家庆运筹学奖等。兼任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运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亚太工业工程与管理学会Fellow、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编委、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副主编、Industri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Systems领域主编、Urban Rail Transit副主编、《系统工程学报》编委、《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编委、《运筹与管理》编委等。
报告摘要:
-
报告题目3:山东省一流学科”811″项目-青岛大学“系统科学”学科建设与思考

报告人简介:
报告摘要:
-
报告题目4:人工智能时代系统科学的发展探索——上海理工大学的学科融合实践

报告人简介:
报告摘要:
-
报告题目5:冶金工业过程系统科学中的若干问题

报告人简介:
丁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院长。在离散动力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科学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等方面从事研究工作。引入局部下界函数研究动力系统密度演化的统计稳定性,所得结果被外国专家称为“Ding’s Theorem”;借助重整化给出了拓扑扩张Lorenz映射的完整共轭不变量;关于吉普问题的研究成果被认为“a nic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programming to present in a classroom”;提出残差序列非平稳性度量最小的模型选择方法。兼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担任Acta Math. Sci.、《数学物理学报》常务编委等。
报告摘要:
https://cssc2025.kust.edu.cn/
大会官方邮箱:
cssc2025@kust.edu.cn
大会公众号:第九届系统科学大会

复杂网络动力学读书会
「复杂系统的涌现动力学」系列课程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