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表在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一篇论文,声称在科研领域,女性在男性导师的帮助下,会比在女性导师的帮助下发展更好。而男性选择不同性别的导师对发展影响不大。
这篇论文因为“挑拨”学生和同性导师之间的关系,一经上线,就引起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激烈反对。
该论文目前已被标黄提醒,编辑正在审查,有可能撤稿。
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布了以《早期职业生涯中学术合作的非正式指导与初级作者表现之间的关系》为题的论文。
论文由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三位作者完成,计算社会科学助理教授 Bedoor AlShebli,社会研究和公共政策助理教授 Policy Kinga Makovi 和计算机科学副教授 Talal Rahwan 。
导师-学徒制度(mentor-protégé)是最典型学术传承与合作方式,例如大学的研究生和导师。对科研新手而言,导师制为他们提供了榜样、非正式的网络和文化资本。许多女性和有色人种等群体因此得以突破原有阶层。
而随着科研工作的团队化,跨团队、跨领域合作的增多,导师制也在发生变化。团队中的资深成员,也开始担任导师角色,指导年轻同事或合作者。在科研合作中,一个新手科学家可能得到多位高级合作者的支持。
研究者从上亿条论文数据中,筛选识别出300万对导师-学徒关系,并分析了导师制与科学家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结论认为,增加女性导师,不仅会减少女性学生的收益,连导师自己的收益也会受损。
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学家Daniela Witten写道,论文并没有告诉我们关于性别对导师制的限制,但却告诉我们,统计学界需要更好地教科学家关于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及其混淆的知识。
洛克菲勒大学和霍华德·休斯顿医学研究所的Lselie Vosshall甚至向期刊主编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声称Nature Communications有撤回这篇文章的“道德责任”。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遗传学家Oana Carja则讽刺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是在提醒大家,性别歧视至今仍在学术界弥漫。
许多活跃在推特的学者,对这篇论文的假设、结论、审稿过程提出质疑,向期刊编辑施压要求撤稿审查。
Nature Communications官方推特发布了编辑声明,但相关的争议、声讨仍然不断
研究者收集了微软学术图谱中2020年以前的所有历史论文数据,共计2.2亿篇,对应着2.15亿名作者。经过姓名消歧、合并,并制定身份关系的判断标准,一共抽取出了300万对导师-学徒。该研究的样本数据跨越了10个大学科,时间跨度超过一个世纪,足够具有代表性。研究者也开放了原始的论文图谱和进一步获得的数据库。
对导师-学徒关系的泛化处理,是该研究在数据分析上的特点。论文作者 AIShebli 表示,这项关于导师制的工作与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从正式的导师-学生关系来研究。她认为在科研新手的早期职业生涯中,导师作为一个整体,可以是多个年长学者,而不一定是正式的老师角色。
而第二个部分,也是最被诟病的——两种性别的初级科学家,在分别跟从两种性别的导师之后,长期科研成就的差异。
论文假设在科学家的职业生涯中,会受到多位合作导师的辅导,把“导师”的概念泛化了。所以作者研究的是一个人所有导师(一起发过论文的正式导师、前辈、高级别同行等)的男女比例,怎样影响其科研生涯发展。
增加女性导师的比例,不仅与女性学徒的辅导效果降低有关,而且与女性导师自身收获的降低有关。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异性导师实际上可能会增加有志科研的女性的影响力。这些发现为“如何最好地提高女性在科学中的地位”之类的政策辩论,提供了新的视角。
性别与师徒收益的关系。a是男性学徒受女导师比例的影响。b是女性学徒受女导师比例的影响。c是男女导师分别指导女性学徒时,导师的相对收益。
简单来说结论就是,对女同学,其女性导师的比例增加,与未来科研成就降低显著相关。未来科研产出最多可以降低达35%。
而男同学的科研生涯发展,与导师性别的关系相对较弱。
女性导师指导女性学生,不仅损失学生的成就,而且会让导师自己的论文引用量下降18%!
作者进一步给的解释是,从历史上看,男性科学家比女性科学家享有更多的特权和资源。年轻女性如果想留在学术界,跟从男性导师会比跟从相同影响力的女性导师,获得更多的收益。
这样的解释引发许多学者反感——简直是在破坏女性导师跟她们的学生、合作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在论文中也承认,以当前的数据并不能捕捉社会层面的信息,且相关机制尚待揭示。但仅仅是给出一种可能的解释、建议,就足以引发众怒了。
性别不平等在学术界始终存在,并且日益成为敏感话题,这篇 Nature Communications 论文只是冰山一角。性别差距,更直观地体现在论文发表数量和科研生涯长度上。
2020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PNAS 刊载论文,研究者利用涵盖150万名科研人员、1300万篇论文的大数据,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学科中性别不平等的历史。这是利用论文数据对学术界性别不平等发展所做的第一次大规模研究。
该研究的一个发现是,每年发表的论文中女性作者占比,从1945年的14%上升到2005年的35%,但比例仍远低于男性。
另一个发现则是,男性科研工作者的平均职业生涯为11.0年,而女性只有9.3年。相比于男性,女性往往过早退出。但女性科研人员每年发表论文的数量、每篇论文的引用量(影响力)与男性的几乎没有差别。那么“女科学家去哪儿了”?
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发酵,女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还在被进一步压缩。
科学史上存在着各种性别偏见,如今已经很难在纸面上再见到。但作为一种社会现实以及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科学界的性别偏见仍然会长期存在。
本文开头提及的论文之所以在审稿人未达成统一意见时,就被草草发表,正是性别偏见的体现——
研究者和学术期刊都迫切想表达对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关切,但却急于用带着偏见的眼光来分析因果、提出建议,而简化了性别问题的复杂性,忽视了某种建议的潜在伤害。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23-8#Sec2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11/nyu-nsf111820.php
https://statmodeling.stat.columbia.edu/2020/11/19/are-female-scientists-worse-mentors-this-study-pretends-to-know/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18/11/07/science.aau7224.full
https://www.pnas.org/content/early/2020/02/14/191422111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0-0921-y
集智斑图顶刊论文速递栏目上线以来,持续收录来自Nature、Science等顶刊的最新论文,追踪复杂系统、网络科学、计算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前沿进展。现在正式推出订阅功能,每周通过微信服务号「集智斑图」推送论文信息。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一键订阅:
集智俱乐部QQ群|877391004
商务合作及投稿转载|swarma@swarma.org
搜索公众号:集智俱乐部
加入“没有围墙的研究所”
让苹果砸得更猛烈些吧!
👇点击“阅读原文”,追踪复杂科学顶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