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发表于 PNAS 的一项研究显示,主动发起者在离婚后主观幸福感更高,更容易找到满意的新伴侣。如果将婚姻看作社会经济框架下的理性选择,这是否意味着,在这场博弈中,谁先撤出谁受益?


研究领域:社会计算科学,婚姻关系

mobility | 作者

梁金 审校

邓一雪 | 编辑


 

论文题目:

Separations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re experienced differently by initiators and noninitiators

论文地址: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020901119





一、主动与被动,受离婚影响不同




在婚姻的社会经济模型中,结婚和离婚都是预期效用框架内的理性选择。因此,当一个人觉得离开伴侣将有更大的收益,就会倾向于离婚。社会学研究表明,希望通过离婚改善生活状况的人往往是主动退出者,且主动退出者与被动退出者所受的影响完全相反。这在整体上预测了离婚对发起者和被动接受者的整体影响,但并不能表明他们具体在哪方面受影响,以及影响在何时何地是否同步发生。
 
整体来讲,研究预期伴侣关系中的主动退出者过得更好,被动退出者过得更差。但在具体的领域中,无论是主动退出者还是被动退出者,在某些方面受益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会受到损害。当然,无论是主动退出者还是被动退出者,所受到的影响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可能立竿见影,也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本文试图研究主动退出者和被动退出者在经济、社会、心理等领域所受的影响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二、心理、社会、经济的不同变化




本研究基于家庭关系动态调查小组自2008-2019年调查的三组人群,他们分别是在1971-1973、1981-1983和1991-1993年之间出生,到2020年为止,这些人群的年龄分别在20-50岁之间。可以从文献[70]中看到关于这个数据集的详细描述。
 
作者通过询问受访者这样一个问题:你为主动结束伴侣关系采取了多大程度的措施?打分为1~5,1表示“一点都不”,5表示“非常强”。若受访者的回答为4或5,则将其判定为伴侣关系中的主动退出者。
 
结果表明,分离事件对主动退出者和被动退出者的影响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随时间变化特征。作者从主观幸福感(SWB,Subjective well-being),伴侣关系、社交生活和经济水平三个生活领域,分析了主动退出者与被动退出者所受的影响。其中,主观幸福感包括认知幸福感(Cognitive well-being,用生活满意度来度量)和情感幸福感(Affective well-being,用抑郁水平来度量)
 




三、主动退出者,幸福感更高




1. 女性主动退出的比例更高,且意愿更强烈。如图1所示,当被问到你在多大程度上主动结束了这段关系时,60%的女性表示她们是非常坚定的主动退出者。相对来说,男性主动退出的意愿程度分布更为均匀。

图1:被测样本主动退出意愿分布的性别差异直方图

 
2. 在经历短期波动后,主动退出者的主观幸福感整体提高,被动退出者不发生明显变化。从图2A中可以看出,主动退出者的主观幸福感从分离前四年到分离后半年的时间在持续下降,之后便上升到高于分离前4年的水平。而对于被动退出者来说,主观幸福感的下降比主动退出者晚一年,可能是因为需要面临毫无准备的压力,而主动退出者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在分离半年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与主动退出者同步增长,直到分离前的水平。从图2B中可以看出,在分离后,主动退出者抑郁水平下降,被动退出者抑郁水平显著上升,但仅在半年后,都恢复到了分离前的水平。
 
根据性别差异特征,男性作为被动退出者受到的伤害更大,因为男性更珍视控制权和自主权。而女性作为主动退出者,更容易内疚和悔恨,男性则更少这样。因此,如果考虑性别差异,主动退出者的主观幸福感可能更高
 

图2:分离前后主动退出者(黑线)与被动退出者(灰线)的主观幸福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A表示生活满意度,B表示抑郁水平。

 
3. 分离后,主动退出者和被动退出者在伴侣关系方面的表现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进入一段新的伴侣关系的速度,对伴侣关系、性生活和家庭的满意度四个方面。
 
主动退出者能更快的建立新的伴侣关系。从图3A中可以看出,30%的主动发起者在分离后半年内就有了新的伴侣,4年后这一比例达到75%。而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被动退出者进入新的伴侣关系的比例都低于主动退出者。
 
主动退出者进入新的伴侣关系后对关系满意度显著提高。从图3B中可以看出,在分离前,伴侣双方的关系满意度都经历了下降。但对于进入新的伴侣关系的受访者来说,主动退出者的关系满意度的上升在短期内显著高于被动退出者,且在长期内一直维持较高的水平。这说明主动退出者不仅倾向于更快的进入一段新的伴侣关系,而且更有可能找到更好的伴侣。
 
分离后,伴侣双方对性生活的满意度都有所提升。从图3C中可以看出,分离前,伴侣双方的性生活满意度都有所下降,在分离4年后,都上升到比原来更高的水平。值得注意的是,被动发起者在分离后的半年到2年内,性生活满意度上升的比主动退出者还要多。这也说明,性生活满意度不是引发退出一段伴侣关系的影响因素。
 
家庭满意度与主动或被动退出伴侣关系没有显著关系。如图3D所示,分离前后,伴侣双方对家庭的满意度也有所波动,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图3:分离前后主动退出者(黑线)与被动退出者(灰线)的伴侣关系随时间变化示意图。(A)进入一段新的伴侣关系的速度,(B)对伴侣关系的满意度,(C)性生活满意度,(D)家庭满意度。

 
4. 长期看来,主动退出者与被动退出者在分离后的的社交生活并无显著变化。尽管在分离后的短时间内,主动退出者在娱乐活动和与朋友之间的互动方面的满意度有所上升,但长远来看这种上升是暂时的。这有可能是因为,无论是主动退出者还是被动退出者,都会在分离后选择进入一段新的关系。

图4:分离前后主动退出者(黑线)与被动退出者(灰线)的社交生活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5. 经济因素可能不是决定结束一段关系的核心。分离后,短期内面临收入减少是正常的。分离前后半年内,主动退出者和被动退出者的家庭收入都会有所下降,对于被动退出者来说,这种下降开始的更早,大概是在分离前2年开始,之后便会回升(图5A)被动退出者的就业状况会好于主动退出者(图5C)。分离对教育/职业水平满意度、工作时间的影响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图5B、5D)
 

图5:分离前后主动退出者(黑线)与被动退出者(灰线)的经济状况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四、结语




社会经济理论认为,伴侣关系的主动退出者会从中受益,被动退出者则会受损。这一理论在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得到验证。在具体领域,主动退出者与被动退出者所受影响不同。在主观幸福感方面,主动退出者受益。在社会关系方面,他们更容易进入新的伴侣关系,且伴侣质量倾向于更好——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主动退出者的主观幸福感和伴侣关系。在经济方面,主动退出者和被动退出者所受影响具有显著的性别异质性,因为女性更有可能提出离婚。
 

参考文献

[1] J. Brüderl et al., The German Family Panel (pairfam). GESIS Data Archive, Cologne. ZA5678 Data file Version 11.0.0. (2020). https://doi.org/10.4232/pairfam.5678.11.0.0. Accessed 10 June 2020.


计算社会科学读书会第二季


计算社会科学作为一个新兴交叉领域,越来越多地在应对新冠疫情、舆论传播、社会治理、城市发展、组织管理等社会问题和社科议题中发挥作用,大大丰富了我们对社会经济复杂系统的理解。相比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计算社会科学广泛采用了计算范式和复杂系统视角,因而与计算机仿真、大数据、人工智能、统计物理等领域的前沿方法密切结合。为了进一步梳理计算社会科学中的各类模型方法,推动研究创新,集智俱乐部发起了计算社会科学系列读书会。


新一季【计算社会科学读书会】由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领衔,卡内基梅隆大学、密歇根大学、清华大学、匹兹堡大学的多位博士生联合发起,自2022年6月18日开始,持续10-12周。本季读书将聚焦讨论Graph、Embedding、NLP、Modeling、Data collection等方法及其与社会科学问题的结合,并针对性讨论预测性与解释性、新冠疫情研究等课题。读书会详情及参与方式见文末,欢迎从事相关研究或对计算社会科学感兴趣的朋友参与。



详情请见:

数据与计算前沿方法整合:计算社会科学读书会第二季启动



推荐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读书会